為甚麼要有「全人教育」工程?

1. 精神心理健康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發表的報告顯示,每四個家庭之中,便有一個家庭最少有一個家人罹患各種精神心理疾患。另一個權威機構美國國立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研究報告顯示,平均每年的精神心理病病發率(one year prevalence)為26.2%,亦即是在任何一年時間內,每四個成年人中最少有一個曾經是或仍然是各種精神心理疾患的病患者。他們大部份患的是抑鬱病、焦慮症,及其他與壓力、行為習慣等有關的疾患。他們大都繼續工作和維持日常生活,只是力不從心、效率欠佳及經常出現家庭和人際關係的問題。

2. 中小學生精神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研究顯示,在一個普通社會,包括香港,每三名學童之中,便有一名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先天及後天的障礙(圖一)。第一種是成長障礙,它是先天的,是大腦的發展出現問題;第二種是心理障礙,是心理上出現問題,而非大腦;第三種是功能障礙,是後天的大腦功能失調。圖一顯示了三種障礙的關係。1、2、3是單獨的;4、5、6則是混合了兩種障礙;7就是三種障礙都存在,在臨牀工作上很常見。有成長障礙的學童佔所有學童至少五分之一;有心理障礙的,世界性的數據是五分之一。單是同時有這兩項障礙的,便已佔三分之一了,這數字還未加上功能障礙。總括來說,三個學童中就有一個有成長、心理及功能障礙,所以保持精神心理健康是一個必學的學問。

3. 精神心理健康是決定個人和社會成功的核心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投資在精神心理健康》(Investing in Mental Health,WHO 2003)中,就強化學生精神心理健康的目標、範疇和重要性作出了明確的指引:

「擁有良好精神心理健康的兒童和青少年,能夠追求和維持最佳的精神心理狀態,在人際關係方面也能夠發揮高效能、維持良好的狀態。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身份和價值有明確的肯定,能夠維繫良好的家庭和朋輩關係,有力量積極生活和學習,能有效處理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也有能力運用各種文化資源來促進自己豐盛成長。兒童和青少年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健康,才能積極投入社會,參與各種社會活動並對經濟作出貢獻。」

由此可見,強化精神心理健康就是締造成功快樂學校的要訣。精神心理健康是決定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的核心因素,而提升精神心理健康是促進個人成功、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重點策略。

4. 「強化」精神心理健康,一舉三得

全人教育工程 以「強化」精神心理健康作為核心策略。以「強化」為策略,我們會收到全面和重要的效果(圖二)

首先,精神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會變得更好,他們活得更快樂,也更有心有力地關心家人、朋友和同事。至於屬於亞健康狀態的人,他們的精神心理健康會變得良好,患上精神心理疾患的機會也減少。對於精神心理處於疾患狀態的人,「強化」的過程會對他們產生改善作用。換言之,「強化」的過程也同時發揮了直接和間接的「治療」效果。

全人教育工程發展的四個成功因素

根據多年來在香港、澳門、國內推動「 全人教育」的成果,我們總結出「 全人教育」四大成功因素:

I. 以人為本: 是一個以人為本,從心做起的全人教育方法,目的就是要提升整體社群的精神心理健康。
II. 兩代同行: 是一個兩代同行的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它發揮了同步提升教師、家長和學生精神心理健康的效能。
III. 一舉三得: 對心理素質高的人發揮進一步提升的作用;對亞健康狀態的人發揮預防 和強化作用;對精神心理疾患者則產生改善,甚至恢復健康的作用 。
IV. 高效能低成本: 它發揮有效、深化、持續、普及四個作用,並充分發揮了學校最重 要的資源:教師和家長,通過他們對學生及子女的影響力,大規模 地提升下一代的精神心理健康 。